top of page

心理師書籍推薦《你發生過什麼事》



《你發生過什麼事》What Happened to you?

~Conversations on trauma, resilience, and healing.

文:胡丹毓 諮商心理師

-

[早期經驗,決定了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

-

人們理解世界的觀點,在早年經驗中就已大致形成,大腦會自動儲存童年帶來的感官經驗,作為個人的分類標準,影響日後的人際關係。

-

如果在充滿暴力、虐待、忽視、情緒起伏、不穩定的關係等創傷的環境中長大,我們的大腦,就會自動儲存這些伴隨著創傷經驗出現的聲音、味道、氛圍、顏色、溫度、動作等感官經驗,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然後,因著這些感官經驗,引發我們自動化的防衛、自我保護、解離機制。

-

[與世界好好互動,對有些人來說,真的很難]

-

即使遇到的對象,表現的行為是善意、正向、關懷的,但成長經驗中從未有過這種被對待的經驗,這方式不存在創傷大腦的資料庫中,因此,我們只會接收到因「未知」或「不熟悉」帶來的不安,因而衍生出防備的反應。

-

就算這些反應因為熟悉而慢慢緩解,但如果我們從未在早期經驗到「愛」與「連結」,那麼就算我們再怎麼渴望親密,我們沒有能力、也不知道該怎麼與人靠近。

-

畢竟,沒得到過的東西,要怎麼能給出來?

-

這樣的敘述,就足以理解,在創傷經驗中長大的人們,是多麼困難去建立起健康、適應性的人際關係,但療癒這些的關鍵,卻又是關係中的愛與滋養。

-

[從「你有什麼問題?」改為「你發生過什麼事?」開始]

-

雖然這是一條不容易且漫長的路,但光是能試著了解「我/你發生過什麼事?」,或是「我/你沒發生過什麼事?」,從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的角度去理解,便能夠協助受創傷所苦的心靈,稍微鬆動那些不斷自我責備「我為什麼會這樣?」「我到底有什麼毛病?」的無限迴圈;也能讓想關心的陪伴者們從無止盡的挫敗感中放自己一馬:「我盡力了」「不是我不夠努力」「不是我不夠好」。

-

[連結自己,是療癒創傷與通往關係的重要途徑]

-

當我們有能力面對、看見自己所遭受的苦、與自己連結時,我們,才得以產生足夠勇氣與空間,去找到連結他人、迎向世界的通道。

-

或許有些內容不太容易吸收,但藉由書中的經驗分享、案例故事,便能逐步走進創傷的世界,理解人們背後受苦的原因。推薦給所有受傷的心靈、以及願意陪伴且關心受創傷所苦的人們。


175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