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十年前的約定終於實現─AKIRA IKEMI

已更新:2019年8月15日


文 / 張卉湄 諮商心理師


上周我到木柵貓空體驗生態藝術治療,帶領者要我們自己選定一個空間,使用那個空間的原始素材來創作。完成後,創作者用感知、敘事的方式詮釋自己的作品,然後再由夥伴的感知回饋給創作者。

我發現當下,在接續與停歇中,我順暢地結合隱喻、情境脈絡以及不同視角,賦予不同作品新的意義。那是一種新的經驗,體會之流在邊說邊反映中不斷更新、靈動,達到一種高峰經驗的感受....

大約十年前Akira 在一間紐約的公寓裡問Eugene Gendlin : 「你怎麼不把你的哲學寫出來,讓心理學家能夠了解呢?」

Gendlin 想了一會說: 「不,你來寫吧!」

Akira說他寫不出來,經過Gendlin的鼓勵,開始著手實作研究,並細心推敲寫作。十年了,在Gendlin 過世的同一個月,這篇論文終於發表問世...

The radical impact of experiencing on psychotherapy theory:an examination of two kinds of crossings. 體驗對於心理治療理論的重大影響:兩種交會的驗證。

Gendlin 的哲學提供了早期心理治療不同的模式,將意識或經驗極具創造性地加以觀察。此論文對反身經驗Reexperiencing 以及隱喻和情境脈絡的兩種交會crossings予以驗證,並以交會的觀點,來討論 Carl Rogers 某些心理治療的回應。

感謝Akira這篇論文,它使我理解了上星期愉悅的心流經驗何以發生。原來,Gendlin 的澄心聚焦Focusing,早在四、五十年前,對後現代心理治療的影響已經做了清晰的言說。敘事治療,存在藝術治療,正向心理學,生態治療...等經驗性療法,有共通的脈絡可尋。而深感體會felt sense 更是重新銓釋、賦予意義的精靈,學懂澄心聚焦Focusing,嚐到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刹那,莫也是一種回不去了的經驗?

​註:Akira Ikemi 池見陽博士係日本關西大學教授,致力於亞洲Focusing的推廣、教學與研究。

84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