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ditya-romansa-5zp0jym2w9M-unsplash.jpg

2024客體關係理論與應用:從克萊茵到溫尼考特

黃傳永 博士

你是否曾聽說過「嬰兒需要的並非是一個完美的母親,而是足夠好的母親...」


又或者是「嬰兒會將自己的愛與恨,各自投射到母親(或乳房)的不同部分,結果母親在嬰兒的心裡就被分割為「好」的以及「壞」的這兩個不相干的部分」呢?

這些理論想法是否聽起來令人眼前為之一亮,讓您想再一探究竟呢?
其實,以上的概念係由克萊茵與溫尼考特兩位大師發展而來。


在客體關係理論發展的歷史洪流裡,克萊茵與溫尼考特是極具關鍵影響的人物,他們發展的理論對於我們認識個體有著非常值得參考的輪廓。


在此次兩天的工作坊裡,黃傳永老師將運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這兩位大師的基本理論架構,期間也會藉由實務的案例佐以說明,希望透過此課程,讓學員可以對客體關係理論有著更豐富的認識與理解。
 

brytny-com-C4rXIFSzEXk-unsplash.jpg

客體關係取向【團體督導】Ⅱ

蔡順良 博士

客體關係理論強調,個人在生命早期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經驗會被我們建立為內在的關係模式,而這些關係型態會不斷在日後的人際關係中重演。因此,助人者需要越過案主的表面行為,看見其行為背後那些無法被述說的影響,並致力為其創造涵容的空間,方能夠引領案主走出重複的人際經驗。為此,蔡順良老師設計了客體關係取向線上團體督導的課程,幫助我們增進心理動力—人際—經驗—認知—行為等綜合觀點的眼光,落實客體關係理論與介入策略的實務應用。其中包含:強化助人工作者在反移情的覺察與辨識處理、對案主潛藏動機的敏察力,且透過明確指引專業介入方向與目標設定,提升來談者的改變動機與合作意願,進而達到提升助人者的自我覺察以及自我效能感的目標。

bottom of page